洞吾所在的东吁王朝,原本就因为连年打仗而人口不多,亏得他隆王休养生息了一些年,洞吾人才没有继续死于战争之中。
可随后,阿瓦一战,灭了东吁王朝的同时,也重创了洞吾的人口。
虽然阎应元在治理洞吾期间,很少再有战事。又有云南人去洞吾,内地商人去做生意,可人口终归不是那么容易能有的。
因此,洞吾这边,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少数一些城市,大部分地方都是高山密林之类的。
在洞吾成为明军的一个省份之后,大明这边,当然也对临近的莫卧儿帝国有提防的。
和孟加拉这边的边陲,都驻守有军队。与此同时,也派了大量密探进入临近的孟加拉,刺探莫卧儿帝国的军情,以防万一。
但是,莫卧儿帝国最终对大明灭掉东吁王朝的这个事情,压根就没有一点反应。而且还不是短时间,而是一直没反应。
这种情况,让边境的明军将士自然就松懈了不少。
到了后来,阎应元升任洞吾总督,领兵出海,前去经营锡兰。而新任洞吾巡抚张煌言在到任之前,有去京师觐见过皇帝,得到皇上提醒,要小心莫卧儿帝国。
张煌言本人也知道,阎应元是去和佛郎机人交接锡兰和孟买。不管是他,还是阎应元,都有过预测,觉得这一次莫卧儿帝国会有反应,也就有提防。
除了往边陲重镇输送物资储备,以备战事之外,张煌言还提醒过边陲将领,务必警惕而他自己当然是不可能去边陲的,毕竟是管着整个洞吾,要操心的事情太多。
当然,这个的前提,还是预估这一次莫卧儿帝国的反应,有可能会激烈一些。但也不会有大的事情。就算有大的事情,比如派兵过来,那在孟加拉的密探也能及时获悉消息而做出应对。
结果,沙贾汗派来东线的是他最能打仗的三儿子奥朗则布。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对手。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确实能征善战,能在皇位争夺战中领兵打败他的三个兄弟,最终囚父杀兄杀弟,还大大地扩大了莫卧儿帝国的版图,成就了如今印度的疆域。
这个奥朗则布,显然是知道孟加拉这边会有明军的奸细,因此干脆就不要步军,只是领着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穿过孟加拉,对洞吾发动了攻势。
这种不宣而战的突袭,还真让他得逞了。最开始被他突袭的边境重镇被偷袭攻破,随后的几座小城镇也在他连续突袭之下被他屠得一干二净。
等阿瓦这边的张煌言闻讯之后,立刻集结大军迎战时,奥朗则布却退回了孟加拉,随后在孟加拉那边驻守,整顿防务。同时还派人反咬一口,遣使责问大明这边,在孟买驻军,还侵犯地方,这是东西夹攻莫卧儿帝国还是什么意思如果明国不给一个交代,就不要怪他灭了洞吾的明军。
张煌言听了之后,气得差点吐血,还能有一个讲理的人么
不过他也感觉到,他所面对的对手很不好对付,因此,一边谨慎应对,一边派人飞报京师和锡兰。
相对张煌言的紧张谨慎,奥朗则布却要轻松多了。战事一完,他就当着御林军将领的面,写派了一份报捷文书,夸大了御林军将领的功劳,替他们请功,以此继续收买人心。
与此同时,他也在捷报中强调,明军必定会大肆反扑,因此御林军还不能回去。不但如此,甚至他还求援,以备下一战。
因为有窃听系统这个金手指在,都不用那么远的地方派人奏报,崇祯皇帝在京师这里就通过张煌言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获悉了洞吾的战况,同时,也从李定国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获悉了孟买的情况。
“又到了松松筋骨的时候了啊”崇祯皇帝丢下手中的御笔,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自言自语地说道。
说真的,这一年一直在搞内政,如今想起那金戈铁马的岁月,还真是有点怀念的
随后,崇祯皇帝发出旨意,说莫卧儿帝国侵犯大明洞吾,屠杀大明百姓,他决定御驾亲征,灭了莫卧儿帝国为大明百姓报仇
这份旨意,要是早些年发出来的话,所有人都会质疑。因为京师这边压根就没有任何消息。再说了,洞吾离得那么远,皇上就是再有神机妙算,又怎么可能算到那么远发生的事情。
不过崇祯皇帝在南洋之战中,已经展现过神奇手段,有仙器能听千里之外的消息,且这个事情,都是证实了的。因此,就没有人怀疑洞吾那边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都相信崇祯皇帝。
而且崇祯皇帝不远万里要出征,只为大明百姓报仇,实践那“犯大明者,虽远必诛”的誓言,对于大明百姓来说,那都是感动地很,纷纷祈祷皇上凯旋。
当然,也有人觉得,皇上贵为天子,哪能事事出征,要不,要那些臣子何用
不但民间有这种说法,那些文官武将也感觉丢脸,就纷纷请战,就连刚刚从南方回到京师的卢象升,也是愿意代皇上出征。